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以生命捍衛國家 老榮民憶金門砲戰 砲聲雖已遠 莫忘八二三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、圖/鍾祖豪

   「部隊剛出營門,就響起連珠炮般的巨響,隨即彈如雨下,我立刻被震倒,一陣劇痛,才發現右大腿血肉模糊。塵煙瀰漫中,身旁同袍有的連聲哀號,有的一動也不動。砲彈繼續狂炸,彷彿這場噩夢永遠不會結束。」陸軍六十九師二兵簡同和,剛抵金門不到一個月,就遇到這場震驚中外的「八二三砲戰」,在第一波砲擊下就受了重傷,回想起來,餘悸猶存。
 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爆發的「八二三砲戰」,是國共最後一次大規模軍事衝突,國軍成功守衛金門,也維持數十年臺海穩定。「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」理事長連城珍,當時擔任海軍「洛陽軍艦」航海士,在金門海面執行任務,親歷這場無情戰火。他呼籲國人飲水思源,莫忘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,緬懷爲國犧牲奉獻的英勇戰士,也希望兩岸珍惜和平,勿再輕啟戰端。
 
第一波砲擊  最初以為是演習
  現住臺北榮家的簡同和伯伯,今年八十五歲,嘉義縣人,民國四十七年徵召入伍,當年只有二十二歲,擔任步兵二等兵,部隊駐守古寧頭。「八二三」當天剛出營門,準備到岸邊搬運船上的運補物資時,就遭到砲擊負傷。
  現住八德榮家的彭光貴伯伯,「八二三」當時也在六十九師擔任警衛排步兵,他記得,傍晚挖完戰壕,排隊準備吃晚餐時,聽到砲聲,「我還在想是不是演習?砲彈突然就轟過來了,四處都是彈片飛舞。」
  彭光貴伯伯,湖南人,今年已經一○一歲了,經歷過對日抗戰和國共之爭,隨著部隊輾轉來到臺灣。他在六十九師服役,四度從臺灣到金門,沒想到最後一次換防到金門時,就遇到「八二三」。
  同樣聽到砲聲以為是演習的,還有現住臺北榮家的黃明水伯伯。「八二三」當天傍晚,部隊正在晚餐,突然響起密集砲聲,「我們都沒意識到是共軍砲擊,營長還嘀咕著:吃飯時間,幹嘛演習?」過了兩分鐘,師部打電話來,才知道是對岸開砲攻擊。
  黃明水伯伯今年八十五歲,臺南人,民國四十七年入伍,分發到五十八師,部隊和四十二師換防,黃明水在基隆上船,七月二十八日抵達金門 ,駐防山外。他回憶,砲戰期間,只能吃乾糧、罐頭,喝生水,因為炊煙一升起,砲彈就來了。
 
砲彈劃破軍服 生死一瞬間 
  有一天,擔任營長傳令的黃明水正在送公文途中,身後無預警地突然「轟隆」一聲,砲彈破片從身旁掠過,軍服外套被劃破一道裂口,「再偏個幾公分,就沒命了。」
  和黃明水伯伯這種充員兵一樣,今年八十五歲、現住桃園榮家的王仙登伯伯,也是在臺灣徵召入伍,隨部隊開赴金門,投入這場世紀砲戰;所不同的是,王仙登伯伯是浙江人,父親是反共救國軍,大陳島撤退時,他跟隨父親來到臺灣,住在宜蘭。入伍後,從基隆搭船到金門,在四十一師師部衛生連擔任救護兵,駐地在小徑。
  砲戰爆發當天,王仙登和同袍到井邊洗澡,剛脫掉上衣,砲彈就來了,來得又快又急,他們趕緊四散掩蔽。砲擊過後,班長一一點名,所幸無人受傷,隔天,衛生連就投入運送與搶救傷患的任務。
 
展開反擊  壓制共軍砲火
  陳璽文伯伯今年八十六歲,現住八德榮家。「八二三」時,擔任四十一師砲兵一六三營第二連通信士,砲戰當天,他剛架好黑板,準備開小組會議,砲聲響起,接著看到砲彈落到附近,才知道砲戰開始了。陳璽文服務於砲兵部隊,周圍都是砲陣地,也成為共軍砲擊的目標。但不久我軍即展開反擊,壓制共軍砲火。
  動亂的時代,陳璽文伯伯有著顛沛流離的年少歲月。他在讀書的時候,有一天,學校來了很多部隊,一陣混亂之後,老師宣布要逃難了,全校就跟著部隊,從家鄉江西逃到廣西,再逃到廣東,最後跟著部隊來到臺灣。十幾歲的少年,又瘦又小,沒有部隊願意收容,所幸遇到同鄉的砲兵連長,才留在軍中,最後參與了「八二三砲戰」,見證了一段大歷史。「我十六歲就被抓進部隊當兵,從此與家人分離 。」
  十幾歲就被迫與家人分離的,還有現住桃園榮家的鄭榮元伯伯。他是廣東人,今年已九十三歲了,十六歲就開始軍旅生涯。
  砲戰之前,鄭榮元伯伯已經於金門服役很長一段時間,在空軍高砲團負責後勤補給任務。砲戰當天,他開車運送彈藥時,突然遇到砲擊,車子前後都落彈,差點命中。「如果沒有閃過這次砲擊,就活不下來了。」
  當金門在「八二三」當天飽受砲火攻擊時,正在馬祖周邊一帶巡邏的海軍砲艇「珠江軍艦」,接到砲戰消息,立刻馳赴金門,擔任引導護航運補船隻、驅逐摧毀共軍艦艇的任務。當時在「珠江艦」上服役的王漢忠伯伯,今年八十六歲了,現住臺北榮家。
  王漢忠是四十五年三月入伍,在海軍士官學校受訓,考上航海士,分發到「珠江艦」上,擔任航海下士,四十八年退伍,當了三年兵。
 
連夜赴援金門  追擊敵船
  「八二三」當天,王漢忠在舵房值勤。艦長從無線電得知金門砲戰,立即下令連夜開航,加入金門防衛戰。在航行途中,艦上官兵要寫下遺書,「氣氛凝重而悲壯,因為此去不知生死如何。」
  「珠江艦」噸位雖不大,但火砲很準,速度很快,「夜間視線不良,但雷達一偵測到敵船,船員立即就作戰崗位,追蹤砲轟,不久,雷達幕上目標消失,就代表敵船被擊沉了。」王漢忠伯伯回憶當初與敵作戰的過程,仍感到自豪。
  當漫天彈雨呼嘯而來,蹂躪著金門這塊土地時,除了駐守的大軍,當地的百姓也被迫捲進無情的戰火,飽受煎熬。現住桃園榮家的董水成伯伯,今年八十歲,「八二三」時,他是金門自衛隊成員,年僅十七歲。
  據董水成伯伯回憶,「八二三」當天,突然響起砲聲,離古崗村不遠的砲陣地遭遇砲擊,但過了十幾分鐘,就開始還擊。之後,天天都有砲擊,有一次,砲彈就落在董水成身邊二十幾公尺的地方。另有一次,砲彈擊中村裡的防空洞,把躲在裡面的一家六口都炸死。董水成伯伯談起當年慘事,仍然唏噓不已。
  這幾位老榮民當年參與這場砲戰,如今回憶起來,都有無限感慨。他們曾在猛烈砲火下,冒著生命危險捍衛國家,他們的共同期望是不要再有戰爭,畢竟只有經過戰爭的人,才知道戰爭的可怕。戰爭,終究是個悲劇!
  身為衛生連的救護兵,王仙登伯伯在戰地看了太多遭受砲擊傷亡的袍澤,深覺戰爭實在太殘酷了,在砲火下,生命是如此脆弱。王仙登伯伯認為,國家需要的時候,年輕人應該拿起槍來保家衛國,但是戰爭一起,難免有傷亡,兩岸應共同追求和平穩定。
  「珠江艦」的王漢忠伯伯自稱是福建泉州人,祖父那一代遷到臺灣,他感慨地說,「我們的祖先都是從大陸遷來臺灣的,兩岸之間實在不應兵戎相見,雙方打起來,死傷的,很可能都是我們的親人。」
 
經歷過戰火  才知和平可貴
  在戰場上受到重傷的簡同和伯伯則強調,在兩岸當前的情勢下,「你不打,他要打,那就只好和他拚了。該打就要打,顧不得生死了!」  
  鄭榮元伯伯也說,能不打當然最好,「但萬一對岸打過來,那就沒辦法了!」
  當年曾親歷過「八二三砲戰」的老榮民,已逐漸凋零。社會對這段歷史的記憶,也淡忘得越來越澈底。「八二三」距今不過六十三年,臺海情勢與東亞變局,似乎又在召喚戰爭幽靈。為了國家安全,人民福祉,盼軍民一心,落實戰略整備,我們不挑釁,但絕不畏戰和怯戰,更希望兩岸能努力建立共識,永保和平安康。
 
(點閱次數:2606)